绿色矿山建设,有地勘单位改革新途径

发布时间:2019-07-08

与中的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有地勘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在历经四十余年的艰辛探索中,取得显著的阶段性进展,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仍有待克服。绿色矿山建设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之下的中矿业的一场新革命,尽管已经取得了诸多试点经验,但是可以引绿色矿山建设规模化提升和发展的运作方式并未形成。当前,亟待探索一种新的管理与商业模式,两个相关域的有机集合,在体现优势互补和劣势互抵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实现地勘与矿业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一、地勘事业单位改革深层次矛盾分析

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已经成为本行业“跨世纪的难题”。1979年1月5日,党的十一届三中会闭幕两周以后,时任地质部部长孙大光同志在地质局长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企业基金制度,兼顾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一年后,1980年1月7日,孙大光同志在地质局长会议报告中要求:“凡是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尽可能地行动起来”。1986年4月8日,时任地矿部部长朱训在地矿局长会议报告中再次明确“多种经营”、“探采结合”的发展理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地勘事业单位中即形成了地质勘查、勘察施工、矿业开发、多种经营四大产业门类。其中,业内人士广泛将“勘查开发一体化、探采工贸”作为地勘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的重要基础。理由确凿,因为地勘主业不但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更突出的是市场起伏大,完成企业化改革的地勘单位须要有相对稳定的产业加以支撑。

尽管业内外人士对矿业开发的基本目标毫无疑义,并乘上了百年不遇的“中矿业十年黄金期”的强劲东风,但这一理想化的产业布局实现起来并非容易。据原土资源部《2015年度地质勘查行业情况通报》,31个省市区的属地化地勘队伍,矿业开发收入14.68亿元,占市场收入总量的1.81%。其中:总量过亿元的省份只有川、贵、陕、甘4省,其合计占该产业总额的78.9%,发展不平衡。此外,13个省市区的指标为0。对此,暂不探讨深层次的原因,但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矿业开发非地勘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中赖以依托的稳定性支柱产业。那么,究竟依靠什么样的产业去支撑地勘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呢?

二、绿色矿山建设经济与技术条件分析

根据部门统计,我现存矿山数量10万余座,矿山及开发用地占土面积的约1.5‰。以来,在矿业活动中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率低下等问题。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策的新时代背景下,我矿业面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行业迫在眉睫的攻坚之战。2007年11月,中际矿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次提出了“绿色矿业”理念,自此我矿山企业开始踏上绿色发展的征程。2010年9月,原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土资发[2010]119号)文,了我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途径,涵盖了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九个方面。截至2014年,原土资源部正式公告了四批、661家“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初步奠定了我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格局。然而,在从试点成功到面铺开的进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矛盾需要化解:一是我矿山存量,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实现面覆盖任重道远;二是所需资金缺口,向谁融资、如何融资的难题有待解决;三是矿山企业技术实力有限,缺乏可以担当绿色矿山建设的人才;四是废弃矿山及尾矿资源缺失责任主体,急需家政策支持以导入商业运营模式。

三、地勘单位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优势

绿色矿山建设包括在产矿山和废弃矿山两大板块,可能在技术、经济方面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在产矿山。①储量管理精细化。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不断给矿山储量监管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已为矿产资源资产数据即时化报送提供前提条件。②生产技术现代化。技术创新不但是矿山企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绿色矿山建设基本需求的重要保障。③社区环境和谐化。在产矿山不但要大限度地保障周边环境的原生态,更要引社区居民在物质文明与精文明方面迈上新台阶。

——废弃矿山。①废弃用地产业化。对完成开采使命的矿业用地,不仅仅需要简单、机械的恢复性治理,更需要开发性应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化。②废弃尾矿资源化。在技术上一旦实现尾矿资源开发利用的,不但可以提供巨额的物质资源,更能释放的空间资源。③封闭空间开放化。矿山开采所遗留的地下空间无疑是潜在的地灾隐患,但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空间资源,科学、有序的开发地下空间将是矿山企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正在转企的地勘单位规模化进入绿色矿山建设域,分别在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具备如下突出优势:其一,技术优势。地勘单位从事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工作,面掌握矿产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更在岩矿测试、岩土工程、地理信息等域处在行业先地位。其二,经济优势。地勘单位在体制转轨期间能够得到部门的诸方面政策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保障。地勘单位信息资源及优势亦是面向社会融资的重要条件。

四、绿色矿山建设商业模式及保障措施探索

1.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统筹规划的绿色矿山环境治理与开发。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布局,构建起绿色矿山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及商业化模式。在矿山恢复治理及开发利用上取得批量化的成功案例。从根本上缓解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提升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地矿区物质文明和精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实施途径

(1)在产矿山实施途径。以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为切入点,创新矿山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新体制。以地区为单元,由矿政部门向地勘单位发包,以5-10年为合同周期,地勘单位对矿山企业提供监管与服务,指导矿山企业在绿色矿山建设的道路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废弃矿山实施途径。地勘单位开发与经营废弃矿山的地上、地下空间及尾矿资源。以30年为承包期,由转企的地勘单位以PPP等商业模式融资,开展种植养殖基地、旅游科普景区、仓储物流等建设,打造新时期有地勘单位“调查-勘查-监管-治理-开发”产业链。

3.保障措施

(1)建立系统化的绿色矿山规制体系。从家战略层面,比照农村土地承包制和城市开发区政策,建立绿色矿山建设和开发的政策、法规体系。各省区结合本地中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条例、制度及配套措施,绿色矿山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盘子”中。

(2)建设统一的绿色矿山数据库。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据详实、图文并茂的在产及废弃矿山数据库,同时应用现代卫星遥感及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对矿山企业的环境现状进行实时监控。将数据库的部分资料开放,广泛接纳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和管理。

(3)培育各级各类绿色矿山产业园区。在范围内掀起一场绿色矿山产业园区建设新热潮。建立家、省区、地市、县区四级绿色矿山产业园区,面向社会广泛招商引资,将在产和废弃矿山发展成本地区的地标名片,将绿色矿山建设培育成城乡融合发展新的增长。

(4)起草绿色矿山建设技术规范。总结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取得的成绩,建立起各级各类绿色矿山建设区。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矿种、各种规模以及各种开采方式的矿山,在技术、工作上予以规范和提升,颁布可供行业应用的强制性和性。

(5)将转企的地勘单位作为试点。明确地勘单位作为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技术支撑单位和经营主体单位。对完成转企的地勘单位授予特许经营权,委托其融资、经营废弃矿山。建立“咨询-中介”类的矿山监管资质,遴选技术实力较强的单位监管在产矿山的储量与环境。

相关新闻/NEWS

相关产品/PRODUCTS

为我选型并报价

已有2632人成功参与

细节问题可微信交流:18336065555